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南京市科技项目申报

  按作者姓氏 拼音首字母排序

  

  成果名称:含有平面五配位碳与负泊松比特性的二维Be5C2单层材料的设计与模拟

  作者:李亚飞

  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通过多尺度理论计算,设计出一种新奇的二维无机材料:单层Be5C2。在单层Be5C2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五个铍原子在近似一个平面上成键,形成一种准平面五配位的碳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层Be5C2具有很好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在二维空间是能量最低构型,未来有希望通过实验合成出来。单层Be5C2是一种有着类似迪拉克点的零带隙准金属材料;此外,它还具有不同寻常的负泊松比特性。一旦合成出来,将在电子学和力学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成果2016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该刊创立于2010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出版,2015年影响因子为11.470。该期刊主要出版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突破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中国新闻法制通史(6卷8册)

  作者:倪延年等

  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闻法制发展史研究”(07AXW001)最终成果,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由负责人倪延年和王继先、薛传会、张晓锋、王桂平和李歌共同完成。2014年度获国家出版资金资助经费99万。本书包括古代、近代、当代、台港澳、史料(上下)及年表索引卷,540多万字。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新闻法制近五千年发展历程;第一次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新闻法制纳入内容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的新闻法制通史;第一次采用正文、史料汇编、年表、索引相结合的内容叙述体系。2016年5月中国新闻史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本书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方汉奇、赵玉明、唐绪军、陈昌凤等对予以较高评价。

  

  成果名称:国民党中央对民众运动的压制与消解(1927—1929)

  作者:齐春风

  单位:社会发展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本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国民党执政以后,实质上背离孙中山晚年确定的三大政策,但与抛弃联俄、联共政策不同,国民党中央口头上不但从未反对过民众运动,相反,还口口声声宣称拥护民众运动的政策不变。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在党内汪派与元老派有关继续与取缔民众运动的争议中已倒向后者,于是对民众运动采取两面手法,表面上拥护,以搪塞舆论;实际上通过严密掌控民众团体、转换民众运动的内容来对之进行压制和消解。它这样做,一方面与其分共造成的意识形态缺陷有关,另一方面与其阶级属性密不可分。国民党中央名存实亡的民众运动政策使其统治基础严重削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6年第11期转载。

  

  成果名称:中国佛教抗战文学的精神新质与艺术探寻

  作者:谭桂林

  单位:文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本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佛教文学史》的延展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论文指出,中国佛教抗战文学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史现象。这种文学在主题表达上将现代佛徒的国民意识与传统佛教的菩萨行精神结合起来,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上因应时代对佛学观念进行自觉的、现代性的、创造性的发挥,在社会角色的身份认同上以艺术的方式自觉而主动地承担战时国家的文化战略,在艺术生产方式上有力地推动作者结构的大众化与表现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新的质素与趋势为学界全面、深入地认识和评估中国抗战文学对民族抗战的作用与贡献,提供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角度,也为当代中国佛教文学的复苏发展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理论启示。

  

  成果名称: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者:汤国安、朱阿兴等

  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该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课题支持下,对地理信息科学中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DEM地形描述失真机理,构建了新一代的高保真的“特征嵌入式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并行化的高性能计算方法对传统数字地形分析进行了系统改造;首次提出了面向区域地貌研究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体系,基于构建的系列化地形信息图谱,在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地质灾害监测、区域气候模拟、城市规划管理等领域取得突出的应用成效。该成果共发表专著8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6篇。研究成果被发表在《Science》等科学论文的重点评述,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1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成果名称:嵌入式碳载Ni-基过渡金属材料作为高效的空气阴极双功能电催化剂

  作者:唐亚文

  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锌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及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是理想的电动车动力电池。但其空气阴极催化剂循环寿命短,成本高和稳定差。唐亚文课题组利用硬模板法和复合水凝胶法制备了嵌入型Ni3Fe/N-C与NiCo/C双功能催化剂。Ni3Fe与NiCo粒子在碳表面的嵌入可有效避免粒子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的团聚、脱落及溶解,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催化剂的稳定性。Ni3Fe/N-C和NiCo/C催化剂驱动的锌空电池可以持续稳定的运行420h和600h,远高于贵金属IrO2/Pt-C催化剂运行时间,是目前最好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之一。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7, 7, 1601172,IF=15.230)和Nano Letters(2016, 16, 6516,IF=13.592)上。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的文章被评为当月热点论文;获X-MOL化学资讯平台亮点介绍。

  

  成果名称:俄罗斯现代文学史

  作者:汪介之

  单位:文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作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成果之一,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内容是对1890—1950年代初期俄罗斯文学发展史的系统描述和深入研究。这段文学史在过去一直未得到全面呈现和公正评价,因此系统研究这一段文学就体现了一种重构文学史的意识。本成果填补了以往国内同类著作的空白,显示出观照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新视野;对这一段文学史所含的白银时代文学、俄罗斯域外文学及苏联时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作家作品做出了重新评价;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事求是地给予其科学的评价。作者以本书为基础而写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行程》由《新华文摘》2012年全文转载。

  

  成果名称:学科的境况与大学的遭遇

  作者:王建华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核心,本书选择“学科的境况”和“大学的遭遇”两大主题展开研究,通过引入“学科承认”“知识规划”“跨学科性”“知识生产模式”“知识产权制度”和“学术-产业链”等概念分析工具对知识、学科与大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学理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究。一方面厘清学科以及学科建设的相关理论,淡化中国特色学科建设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将学科建设本身置于知识和大学的视角下,以知识的视角来洞悉学科的境况,以大学的遭遇来揭示我们时代学科及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研究内容与结论对于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双一流”建设有启示意义。

  

  成果名称:外语教学课堂话语对话性研究——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课堂话语模式的构建

  作者:王永祥

  单位:外国语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740062)成果,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书利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课堂话语进行了对话式解读,构建了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课堂话语模式。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课堂话语模式既避免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缺陷,也避免了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它是在融合了这两个较为极端的教学模式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语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该书出版以来,受到外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成果名称: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大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

  作者:吴庆龙、赵志军等

  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该成果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江苏省优势学科支持。2016年8月5日作为亮点发表于Science杂志。吴庆龙博士、赵志军副教授、白世彪教授以及其它机构的合作者在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黄河上发现了一次巨大的溃决洪水灾害,从而为传说大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科学证据;将夏朝的起始年代确定在公元前约1900年,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以来有关早期中国的历史年代与考古年代之间的矛盾。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为该发现举办了News Teleconference(发布会),并引起了轰动,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BC、新华社、光明日报、澎湃社等媒体予以了报道、评论和广泛的转载;学术媒体如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今日科学、哈佛杂志等也进行了报道评论。

  

  成果名称:消化酶类和RNASE1基因的进化揭示鲸类食性转换机制

  作者:杨光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论文

  成果简介: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资助下,通过对消化酶基因及RNASE1基因的进化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蛋白酶和脂肪酶基因受到了明显的正选择作用,这与鲸类的脂肪和蛋白消化能力加强相吻合。此外,与植食性的陆生偶蹄类相比,RNASE1基因拷贝只保留了1个,而与消化植物相关的RNASE1基因拷贝在鲸类食中发生了丢失。该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鲸类食性转变的关键分子机制,为揭示鲸类的水生适应提供了食性进化方面的重要证据,也为揭示哺乳动物消化酶基因的进化规律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该成果2016年发表在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的顶级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16年IF=13.002,5年IF=13.649),在国内进化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成果名称: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

  作者:叶飞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教育学同行中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共鸣。该书探讨了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困境,这一困境集中体现为学校教育领域中缺乏必要的公共价值资源以及公共生活机制,从而导致了公民教育与公共生活的背离,最终降低了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本书以此困境为出发点,在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背景以及本土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以公共交往生活为基础来重构当代公民教育的公共性内涵的理论观点。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当代公民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理论思路。

  

  成果名称: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研究

  作者:张新平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成果形式:专著

  成果简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比较与建构”成果。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书从基本理论、国际比较、历史变迁、现实基础、标准建构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探讨了优质学校及其办学标准的内涵,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学校改进”路径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势挖掘”是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构建的目的。其创新在于形成了“四维度三层面”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体系,强调了“欣赏型探究”路径之于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革命性意义。《中国教育报》等发表书评,认为该书是有关优质学校建设的可贵探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维创新。

猛戳原文,为TA投票

来源 | 南京师范大学

编辑 | 贺宇航

审核 | 郭亮 大华 陈权

相关文章:

  • 南京市课题管理平台2024-01-11 21:30:35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