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地区农产品

  但是,在批发市场从事交易活动的批发商和中间批发商都是经营性企业,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按照成交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因此,批发商的经营收入与批发市场的成交额成比关系,如果批发市场的成交额下降,批发商的收入必然会减少,当其经营收不抵支时就会退出市场。如前所述,近年来,批发市场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批发商和中间批发商的经营收入必然会减少。现以中央批发市场为例,分析批发商和中间批发商的经营情况。

  2.3.1批发商经营情况

  批发商平均交易额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1998—2011年,经营蔬果类农产品的批发商的平均交易额从305亿日元减少到233亿日元,经营水产品的批发商的平均交易额从242亿日元减少到209亿日元,经营食肉产品的批发商的平均交易额从239亿日元减少到199亿日元。由于批发商交易额的减少,导致批发商经营出现亏损,如图8所示:1998—2011年,经营各类农产品的批发商都有不同比例的亏损,2011年,经营食肉产品、水产品、花木、蔬果产品的批发商经营出现亏损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0%、35.6%、33.3%和17.1%,批发商的经营情况十分严峻。

  2.3.2中间批发商经营情况

  中间批发商的平均交易额变化情况如图9所示:1988—2011年,经营食肉产品的中间批发商平均交易额持续下降,经营蔬果类产品的中间批发商平均交易额略有增加,经营水产品的批发商平均交易额基本持平,而经营花木产品的中间批发商平均交易额略有下降。中间批发商经营亏损比例如图10所示:经营水产品和蔬果类产品的中间批发商亏损比例持续增加,而经营食肉和花木产品的中间批发商亏损比例呈现波动状态。2011年,经营水产品、蔬果类产品、食肉产品、花木产品的中间批发商经营出现亏损的比例分别为58.8%、41.9%、40.9%和24.2%,中间批发商的经营情况也十分严峻。

  

  图7批发商平均交易额的变化

  

  图8经营亏损的批发商所占比例

  

  图9中间批发商平均交易额

  

  图10经营亏损的中间批发商所占比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流地位虽未改变,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体情况呈下降趋势,由于批发市场流通量的减少和批发市场经由率的下降,导致批发商和中间批发商经营恶化,这必然导致一部分批发商和中间批发商退出市场,批发市场也必然会面临合并或取缔的局面,事实上一些地方批发市场的经营已经难以维系。

  3批发市场流通趋势变动的原因

  以蔬果类农产品为例,日本蔬果类农产品流通总量比较稳定,如图11所示:1989—2009年,年平均流通总量为2347万t,蔬菜年均流通总量1416万t,水果年均流通总量916万t,变动幅度较小,总量相对稳定,但流通渠道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市场外流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流通的趋势恰好相反,市场外流通日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市场外流通量及经由率均不断提高。如图12、图13所示:1989—2009年,蔬果类农产品市场外流通总量从410万t增加到916万t,增长了123%。其中,蔬菜的市场外流通量从223万t增加到399万t,增长了79.4%,市场外流通率从14.7%增长到26.2%;水果的市场外流通量从188万t增加到517万t,增长了175%。

  

  图11蔬果类农产品流通总量变化情况

  

  图12市场外流通量变化情况

  

  图13市场外流通率变化情况

  可见,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日本农产品流通总量基本稳定,虽然批发市场流通下降,但市场外流通量持续增长。引发日本农产品市场流通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消费需求拉动

  市场流通模式下,产地进行单一品种的大量生产,导致在以多品种、小规模生产为特征的小规模农户收入低下;市场流通要求产品的品质、规格标准化,为了生产外观好看的蔬菜导致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市场流通的远距离运输不仅引起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且运输中的装卸、搬运、捆扎等作业,也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感到不安,因此,希望购买到安全、放心、新鲜的农产品的消费者日益增多。

  日本农林水产省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消费者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地产地消”的农产品的意识很强,91%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地产地消”的农产品,其中约57%的消费者会优先购买“地产地消”的农产品。消费者为何如此青睐购买“地产地消”的农产品呢?同一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关于“地产地消”的评价依次是:能够买到新鲜的农产品;能够买到安全的农产品;能够与生产者直接交流;能买到好吃的农产品;能买到便宜的农产品。

  可见,“地产地消”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安全、美味以及低成本的要求,符合消费者的经济理性消费特征。同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护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知情权,基于与生产者的直接交流,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能够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而且增加了消费者对地域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增加了消费者的附加收益。

  3.2生产供给推动

  由于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日本的农产品在数量上无法与美国竞争,在价格上无法与中国竞争,导致日本进口农产品不断增加,一些小规模生产者被迫退出农业生产,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耕地闲置甚至荒弃的现象,农户生活日益艰难,为了改变农业生产面临的危机局面,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小规模生产者开始自发地探索自立之路:一是开发“地产”,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挖掘潜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进而创造出地域品牌;二是促进“地消”,促进在地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在地域内进行消费,尤其需要建立小规模农户能够直接参与的销售市场。因此,生产者自发组织开始开设直销所、开展城市和农村的交流、开放农村绿色园区等活动,也出现了在道路服务区设直销点、开办早市、网络销售等新的销售形式。在这些创新的“地消”形式中,农户自己给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定价销售,在直接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农户在栽培农产品的种类、耕作面积、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和销售渠道等各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努力在农产品销售中体现出地域特性、产品特性,并在发挥个性的同时树立信心,开拓了一条“地产地消”的自立之路。

  日本农林水产省2009年进行的对“地产地消”的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对“地产地消”的农产品的意识也很强,87.2%的生产者自己在生活中也愿意购买本地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并且有87.8%的生产者愿意从事“地产地消”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生产者关于“地产地消”对营农活动有有利之处的评价是:即使品种不齐全和规格以外农产品也能销售;提高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能够增加生产者收入;能够传承地域饮食文化;能够防止耕地被放弃耕作。可见,“地产地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耕地荒弃,有利于营农生产持续发展。

  3.3新型流通业态的迅速发展

  基于上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需求的原因,日本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创新了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直销所。直销所采用直销方式,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直接交流,消费者有温情感;直销所主要销售应季产品,产品新鲜度较高;运输距离短,对商品的品质损坏少;对生产者来说,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创造了生产者自我雇佣的机会,可以增加生产者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的变化,农产品直销所的运营方式也日益完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直销所已经成为主导地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通过直销所的运营将地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和消费关系。

  1997年,日本全国共开设直销所1.14万家,2003年增加到1.5万家,2009年增加到了1.68万家,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一方面,随着直销所店铺数量的增加,直销所间的同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促进直销规模的扩大,大型直销所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另一方面,直销所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销售总额约500亿日元,在日本农产品流通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谓微乎其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1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3—2009的6年间,直销所的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378亿日元。2009年直销所的销售总额达到了8767亿日元,约占农产品流通总额的10.9%;每个直销所的年均销售额为5214万日元;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的直销所有2229家,总销售额达到了6949亿日元,占直销所总销售额的74%。可见,成为日本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渠道,直销所的发展已经表现出规模化发展的势头,具有一定规模的直销所已经成为直销所销售的主力军。

  4总结

  综上所述,从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上看,中央批发市场和地方批发市场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虽然批发市场作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没有改变,但其流通规模的下降趋势和经营者日渐低迷的业绩,足以引起政府和经营者的高度关注。而由于消费需求拉动和生产供给推动两种力量的作用,以及直销所这一新型市场业态的创新导致市场外流通量呈日益扩大的趋势,也最终导致了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下降和批发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